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123读书网 > 现代都市 > 斗破内宅,她逆袭为后番外+无删减

斗破内宅,她逆袭为后番外+无删减

习柔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以姜姒沈临渊为主角的古代言情《斗破内宅,她逆袭为后》,是由网文大神“习柔”所著的,文章内容一波三折,十分虐心,小说无错版梗概:她,自幼便遭受父母冷落,命运多舛。成年后,因意外被掳走后的回归,并未换来家人的温暖,反而是一再的厌弃。为了在这个家中求得一席之地,她努力讨好,却最终只落得个替长姐代嫁的下场。然而,她并未因此气馁。夫君远赴边关,她独自承担起打理家业的重任,以坚韧和智慧赢得了府中上下的尊敬。几年后,夫君携战功归来,身边却多了一位医女,众人皆以为她将被扫地出门,成为笑柄。但她再次展现了自己的果敢与决断,没有犹豫地选择了和离。转身之间,她已踏入东宫,成为太子良娣,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!...

主角:姜姒沈临渊   更新:2025-03-28 17:59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姜姒沈临渊的现代都市小说《斗破内宅,她逆袭为后番外+无删减》,由网络作家“习柔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以姜姒沈临渊为主角的古代言情《斗破内宅,她逆袭为后》,是由网文大神“习柔”所著的,文章内容一波三折,十分虐心,小说无错版梗概:她,自幼便遭受父母冷落,命运多舛。成年后,因意外被掳走后的回归,并未换来家人的温暖,反而是一再的厌弃。为了在这个家中求得一席之地,她努力讨好,却最终只落得个替长姐代嫁的下场。然而,她并未因此气馁。夫君远赴边关,她独自承担起打理家业的重任,以坚韧和智慧赢得了府中上下的尊敬。几年后,夫君携战功归来,身边却多了一位医女,众人皆以为她将被扫地出门,成为笑柄。但她再次展现了自己的果敢与决断,没有犹豫地选择了和离。转身之间,她已踏入东宫,成为太子良娣,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!...

《斗破内宅,她逆袭为后番外+无删减》精彩片段


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,或者说不是单纯的这样。

彼时失去所有的崔时熙,再也不能失去永昌侯府这门姻亲。

他知道永昌侯夫人舍不得长女嫁到破落的崔家,偏又不想背上悔婚的名声,便欲以次女代替长女出嫁,永昌侯夫人更是找到他,表示只要他能说动姜姒,姜家会补偿给他一大笔钱。

姜姒虽不得姜夫人的喜爱,但也不比姜怜骄纵,更早早的帮着姜夫人理事,也更能帮着他扶起彼时一团散沙的崔家。

崔时熙没怎么想便同意了,他也没有选择的机会。

亦是姜夫人给他开了个小门,他才见到了躲在角落里,哭得双眼红肿的姜姒。

“你哭着说侯夫人要逼着你替嫁,你不明白,同样都是女儿,更乖巧也更懂事的你为何会被侯夫人每每舍弃......”崔时熙双眼饱含深情的叙说着,想将姜姒的全部心神带到那个雨夜。

姜姒也想到那一晚,她被自己的母亲和家人抛弃,孤零零的抱着自己舔舐伤口,甚至想结束这痛苦的人生。

崔时熙却告诉她一切都不是她的错,是人心中的偏见作祟。

不得不说那时的崔时熙似一道光束一样,照亮了她那一颗已经枯竭的心。

崔时熙同她说崔家的一切,说他自己的的经历与无助。

然后自嘲的说,你看,崔家这样,他都没有哭。

姜姒,你也不要哭。

十三岁的姜姒感动于崔时熙竟不惜撕开自己的伤口来安慰她,但如今想来崔时熙那时应是刻意说出崔家的遭遇,以此引得她的怜悯。

果不其然,姜姒不好意思的反来安慰他。

崔时熙顺势求娶。

姜姒因为他那句“此生不纳妾”而有片刻心动。

然而十三岁的姜姒迫切的想逃离那个冰冷无情的姜家,会被崔时熙所骗,二十三岁的姜姒却明白了一切。

明白崔时熙的到来不是偶然,明白他的誓言不过是哄骗。

崔时熙曾经为她绘制了一幅很美很美的情景,她幻想着虽然她不得父母喜爱,但她会有一个忠贞的丈夫,一个温馨的家庭,她会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给与那个独属于自己的家庭和孩子。

这其中也包括崔时熙的家人。

所以哪怕偶尔也能看出崔家人藏在虚伪皮囊底下的贪得无厌,她也不觉得有什么。

然而如今,崔时熙的到来毫不留情的戳破这一切,她这十年所坚持的一切,所幻想的一切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。

他欺骗了她。

清冷如玉的美人眼尾泛红时,便显出了楚楚动人的姿态。

崔时熙喉结滚动,这样生动的姜姒,是他不曾见过的姜姒。

美人在前,哪怕她性子不是他喜欢的娇俏活泼,但因着这一张脸,便能让他生出十足的疼爱。

他上前,想揽过姜姒的腰身,趁着姜姒这瞬间所显露出来的脆弱,来彻底拿下这个清冷的美人。

也不知这样清冷的美人到了榻上会不会一如既往的冷。

姜姒堪堪躲过,琉璃眼中一片讥诮,“你还想说什么。”

借着十年前的往事拉近二人之间的关系,再占有了她,然后便是提出自己的诉求。

姜姒行走商场,见多了这样自以为是的男人,觉得在榻上占有了女人,便可以将女人玩弄于股掌之间。
"
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