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约公元575年七月,一个汉语名字叫石不蠢的三十五岁的马帮伙计,正跟着马帮通过了塔什干东城门的边防哨所,准备继续往东骑行。
如果那个时候有护照,他的护照大概是这样的:
姓名:马克西亚(Maniakh) 汉语名:石不蠢
籍贯:突厥王国-粟特九城特别行政区-石头城-城墙边旮旯里小棚子户(21世纪这里叫乌兹别克斯坦)
年龄:35岁; 性别:男
职业:某小型物流、销售、贸易综合公司运营部经理
细心的读者一定发现这个护照的名字有问题:第一,乌兹别克斯坦等地的人名都是很长,很像新疆的人名,没有二十多个字,是写不完的。第二,那里的人怎么会取一个汉人的名字?
现在的确如此。但是注意时间,这是在公元6世纪,那时候真主的光芒尚未降临这片土地,那时候的人名确实没有现在那么长。第二,那时候来过长安的粟特人,都会以自己的城邦作为自己的姓氏,然后根据个人座右铭取个汉人名。比如一百五十年后,有个来自粟特九城之安城的胖子,给自己取名叫安禄山(座右铭是:我要当大官),另一个来自粟特九城之史城的小痞子,给自己取名史思明(座右铭是:不要冲动,想清楚再干。),他们后来干了一件大家都知道的天大的坏事,“安史之乱”,可见史思明最后还是没想明白。
当时,粟特九城位于波斯帝国和突厥帝国的中间地带,交通非常发达,是强大突厥帝国的藩属国。
粟特九城里住的自然是粟特族人,一共九个城池。首都是撒马尔罕,汉译叫康城或者康居城,是当时全球东西方贸易的中心。
粟特人大多经商,往西过铁门到波斯(今天的伊朗地区),东到碎叶城及后来的安西四镇(今天的新疆及外围),沿着河西走廊到达终点长安。
粟特九城里有着成千上万的马帮,类似于现在的贸易物流公司。
三十五岁之前,石不蠢这家伙都在粟特九城一个小马帮里上班,兼职物流主管(主要是货物搬运)、非机动车驾驶员(马车也是车)、高级销售代表(类似诈骗)。
石不蠢是这小马帮里最勤快忠诚的伙计。
那时候他腿不瘸,长得也帅。他的工作包括:喂马、修复鞍辔马镫蹄铁之类、卖货、担水砍柴还兼职保镖、装神魔鬼之类角色扮演。身兼多职,东奔西跑,还对待遇要求不高。
现在放到任何一个公司,绝对的优秀员工,老板们最喜欢的“无志且埋头苦干青年”。
他每年收入八两银子,折合下来在马帮包吃包住,每月大概人民币2000元工资收入,一年只可以回家两次,随时有生命危险。
这活你干不干?
你肯定不干,打死我也不干。但他干,而且干的很满足。
就这样了,马帮老板——石达夫老爷还不满意呢,平均每月都会用马鞭抽打他一两回,原因很多,比如马匹骆驼生病了,抽他,牝马生不出崽崽,抽他,厨房的饭菜撒盐太多,抽他。
石达夫老爷美其名曰,只有严格训练要求,才能让他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马帮伙计,翱翔于广阔天空。是不是和现在某些无良大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模一样?
每年发完年终奖,他把六两银子交给老婆,自己一年省吃俭用只用二两。
他就这样的人,对老爷对公司对老婆都忠心耿耿的责任型可靠男人。
一条狗,一定觉得主人是天下最好的人。他当时就是石达夫老爷忠诚的狗,他觉得石达夫老爷简直是他的神。
在他三十五岁之前,他都是石达夫老爷的忠诚仆人。跟随石达夫老爷将西方的破烂玩意儿卖到东方,再把东方不值钱的东西卖到西方。
在东方,卖的最好的拜占庭的玻璃珠子项链和凹面镜。马帮把这些玩意儿说成是西海龙珠和光明神马兹达的神光。
在天气晴朗的时候,他们马帮的人会当众展示凹面镜生火的神迹。
马帮会煞有介事的宣称,光明神马兹达已经降临了,大家赶紧供奉吧。(当时在东方地区,拜火教的信众特别多,信奉光明神马兹达。)
每次石不蠢表演神迹,就有一窝蜂的人磕头跪下,然后倾其所有供奉到石达夫老爷的口袋。虽然不光彩,但比当时那些靠巫术行骗的家伙,要善良多了。
石不蠢最自豪的事情是,他一直是马帮最好的演员和卖这些假货的销售冠军。
原因是他口才很好,一秒入戏,能说会道,会六国语言——汉语、突厥语、波斯语、拜占庭罗马语、粟特语和龟兹语。
今天看来这简直是语言学天才,我学个英语都磕磕巴巴。
但对当时的粟特人来说,会几国语言,不过闯荡江湖的基础技能,小菜一碟。粟特人的小孩四岁就开始学经商,学各国语言,学算术,学销售技巧。(没有史料介绍这些粟特人如何面对数额庞大的子女培训机构费用。大体上应该的教育方式就是,小孩几岁就跟着马帮混,自学成才。)粟特人有点像现在的以色列人加上吉普赛人。他们的文化就是这样的。
所以说,社会氛围对个人成长是很重要的。
如果不是发生了那两件事,遇到那两个人,石不蠢他的人生可能就这样了——做一辈子马帮伙计,最后埋在一个不知名的山头。
但是,三十五岁那年,发生了两件事,遇到两个人,彻底的改变了他的命运。